引言
2025年4月29日,白宫针对亚马逊据报道计划在商品页面标示关税成本一事发表严厉批评,称其“充满敌意且具政治性”。白宫还指责亚马逊与中国宣传机构合作,引发广泛争议。本文分析这一事件的政治与经济影响,并探讨其在美国-中国贸易紧张关系中的背景。
争议背景
据美国媒体《Punchbowl News》报道,亚马逊曾考虑在产品页面新增信息,显示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在商品价格中的占比。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在4月29日的记者会上谴责这一设想为“敌意的政治行为”。亚马逊随后向法新社澄清,其“Amazon Haul”团队确曾讨论公开部分产品的进口费用,但该提案“从未获批,也不会实施”。
莱维特进一步指责亚马逊与中国存在“政治联系”,援引2021年12月路透社报道,称亚马逊曾与中国政府合作建立内容平台,推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等官员的著作。据CNN报道,特朗普总统亲自致电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表达不满,尽管贝索斯自2021年起已不再担任公司管理职位,仅为董事会执行主席并持有近9%的股份。
政治维度
白宫的激烈反应反映了美中贸易关系高度政治化的现状。特朗普政府对华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是其经济政策的核心,旨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亚马逊若公开关税成本,可能被解读为对政府贸易政策的批评,通过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关税影响而使政府难堪。
莱维特提及亚马逊与中国的“宣传合作”,似乎是有意转移焦点。2021年路透社报道详细描述了亚马逊与中国的合作项目,包括推广中国领导人的内容。通过将亚马逊描绘为与地缘政治对手勾结,白宫可能试图将关税争议转向国家安全问题,这一策略迎合了政府支持者的情绪。
经济影响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导致亚马逊平台上许多商品价格上涨,尤其是依赖中国进口的第三方卖家因成本增加而调整售价。经济学家和企业界普遍认为,关税将显著冲击从中国进口的成品和零部件。亚马逊考虑公开关税成本,或是试图向消费者解释价格上涨原因,将责任归于政府政策而非公司本身。
然而,这种透明化可能引发消费者不满并加剧与政府的紧张关系。亚马逊迅速否认该计划,表明其不愿卷入政治风波,以免招致监管审查或其他惩罚措施。这一决定凸显了跨国企业在贸易战和国内政治中的两难处境。
亚马逊的立场与回应
亚马逊澄清关税标示计划未获批准且不会实施,显示出其在公众形象管理上的谨慎态度。通过与争议保持距离,亚马逊避免被视为采取政治立场,这可能损害其与消费者和政府的关系。对于白宫关于中国合作的指控,亚马逊保持沉默,进一步体现其降低冲突的策略,以防全球运营受到更多审查。
贝索斯即使在管理角色减少后,仍被特朗普视为关键人物,这表明其对亚马逊的影响力。特朗普亲自联系贝索斯,凸显当前政府与企业互动的个人化特点。
更广泛的背景:美中紧张关系
这一事件是美中贸易与科技领域紧张关系的一个缩影。特朗普政府的激进关税政策旨在对抗中国的经济主导地位,但也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压力。作为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身处贸易战的前线。白宫关于宣传合作的指控,则反映了对中国影响美国产业的更广泛担忧,涉及数据隐私、知识产权盗窃和地缘政治竞争等议题。
结论
白宫对亚马逊关税计划的批评,揭示了贸易政策、企业策略与政治话语在美中关系中的交汇。白宫通过指责亚马逊的敌意和中国勾结,试图转移对关税经济后果的关注,同时强化反华立场。亚马逊迅速否认计划,反映其在两极化环境中的中立努力。这一事件凸显了全球企业在国内政治和国际贸易争端中的挑战,对消费者价格、企业-政府关系及美国经济政策均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