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再次见到这么多同学。说实话,之前我没有跟任何同学深入沟通过,所以不知道大家想听什么。我跟雷凌问了一下,他说现在很多在校的学生多多少少充满一些迷茫。大家都想让自己成功,知道自己的A点在哪,B点在哪,但不知道怎么到达。他希望我能讲讲大学时期的经历,以及创业后几个重要的关键节点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我非常简单,1992年考上了人民大学。当时我从江苏宿迁,一个中国江苏北部的小城市,来到北京上学。大家知道,在那个年代,绝对没有像今天各位同学在牛津这样的环境,不仅仅美丽、有文化、有历史,各种条件非常好。那时候中国非常穷,穷到什么程度呢?当年我上人大时,家里所有的亲戚朋友,还有全村的村民,2分钱、5分钱,最多1块钱,集资了500块钱。同时,村里全体村民把所有的鸡蛋拿出来送给我,一共76个鸡蛋。我就背着这些去了北京。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宿迁,也是第一次到北京。
上学之后,我想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生存。因为我知道,家里和村里再也不可能给我一分钱了,只有这500块钱和76个鸡蛋,从此就要靠自己。在那个年代,大家知道,北京打工很难,几乎找不到打工的活儿。教育部也三令五申,严禁在校学生经商,那是违规的行为。但我没办法,所以就跟很多同学一样去做家教,在学校食堂门口刷广告。估计今天很多非华人的学生不一定能理解。我还推销书,总之第一年虽然很辛苦,但基本上能够生存。
然后我努力学英语,因为我知道,上了人大之后,不能只靠学习社会学——我的专业是社会学,我一定要多学些东西。那个年代最好的选择,第一是学好英语出国,像你们一样在牛津或剑桥留学;第二是考公务员去政府,拿到铁饭碗。我希望出国留学,所以拼命学英语。大一就快过去了,在即将过去的时候,我们宿舍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也算是改变了我的一生,第一次改变我一生的事情。
大家知道,大学宿舍6个人一个宿舍,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老大,根据年龄。我们宿舍年龄最大的老大,快毕业的时候回来抽烟,坐在床上。我们问他怎么了,很明显他非常痛苦。弄了半天,他开口了,说他看中了英语系的一个女生,长得很漂亮。他整整花了三个月时间讨好这个女生,每天帮她占位置。那个年代,晚上自习的位置非常少,大家上午就要扔一本书在书桌底下,表明这个位置是我的。晚上上晚自习时,他帮她打饭,做了很多事情。三个月后,女生终于动心,答应跟他去校园走一走。结果只走了15分钟,他就回到宿舍,开始在那郁闷。
为什么呢?他说,女生说她是英语系的,毕业后找工作都很难,而他是社会学系的,基本上是人民大学26个专业里最差的一个。如果她嫁给他,他找工作都很难。这件事弄得我们一宿舍晚上心情都很沉重,给我沉重的打击。就像你们一样,我相信少吃点东西可以,但没有男朋友、没有女朋友,一辈子单身做光棍,那很难。所以我在想,不行,靠社会学找不到女朋友不行。我想怎么才能找到女朋友呢?想了半天,在那个年代,1993年夏天,我决定学计算机。
因为1993年,人民大学几乎没有电脑,那时候计算机在中国是非常高科技的,买一台计算机要弄个机房,恒温恒湿,还要铺地毯。所以我就买了很多书,开始自学编程。学完编程到大三,我开始在中关村跟人装电脑,发现装电脑赚钱不少。我装了一年后,大三的时候,1995年,我买了一部24600块钱的诺基亚或摩托罗拉大砖块手机,模拟信号。我去餐厅吃饭,只要把手机往桌上一放,服务员过来嘴都哆嗦,说:“大大哥,你想点点什么?”因为那时候香港黑社会都拿着大哥大。
我在想,我要做一番事业,不能只跟人装电脑,这不是事业,只是赚钱。那年我经过详细分析,觉得中国有十几亿人口,刚刚开始吃饱,但没吃好。民以食为先,吃一定会成为未来20年中国不断上升的行业。所以我说开个餐厅,希望有一天在中国能开一万家餐厅,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我把打工几年赚的24万,背着一个大书包现金——那时候没有银行卡、没有在线支付——去人民大学西门,找了一家我最喜欢的餐厅。老板是四川人,贴着告示说餐厅转让。我吃完饭问他多少钱,他说24万。我说下午过来找你,买你餐厅。
老板一看就知道我是学生,估计走的时候说我是神经病。下午我吃完饭去银行取钱,把所有积蓄取出来,跑到餐厅把钱给老板。老板眼都傻了,说:“你不讨价还价吗?”我说:“我喜欢的东西不需要讨价还价,而且这是我事业的起点。我不是靠你这一家餐厅赚钱,这是种子,我要把它做好,标准化,连锁化。所以我不在乎贵一点少一点。”老板听了说:“你有前途。”
于是我买了餐厅。过去那个餐厅,买菜的是老板亲妹妹,收钱的是他亲妹妹,后面炒菜的大厨是四川一个村里出来的,买菜的是他妹妹的丈夫,妹夫。我买了餐厅后,说要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不能靠家族,因为家族企业做不大。我不会让任何亲戚进餐厅,然后定了规矩。前台找了个小姑娘收钱,点菜用复印联三联,对得起来,这样后厨的菜和前面收钱能对上。采购也定了很多规矩,所有员工工资翻倍,每人送了一块180块钱的西铁城手表。在那个年代,180块钱相当于今天五六万买一块手表。
过去员工住在地下室,条件非常糟糕,不应该是人生活的条件。我把他们搬到六郎庄,租了三个院子,能看到太阳,有暖气有空调。我想员工一定对我非常好,刚开始他们也很好。但三个月后,发现亏钱,不但拿不了自己的钱,老是说发工资没钱了,买豆腐没钱了,买啤酒没钱了。当年我还在大四,忙着毕业论文,每周只去两个小时。刚开始给我钱,后来不断问我要钱。半年后,我的钱没了。
我去调查发生了什么,最后一个老北京人告诉我:“小刘,你这样开餐厅永远亏,亏到家都没了。”为什么?因为收钱的小姑娘和后面大厨谈恋爱,复印联一扔,钱就不用交给我了,查不出来。买菜的小伙子不断涨价,牛肉最早8块钱一斤,六个月后18块钱一斤,还不过瘾。刚开始6块涨到8块,8块涨到10块,涨到18块还不过瘾,买五斤说十斤,买十斤说二十斤。餐厅里他们关系好,分几笔钱,没人告诉我。他们吃饭喝酒要最好的酒、最好的菜,晚上十点后我不在,全体厨师、服务员吃最多的饭,吃最好的。
三个月,六个月,餐厅就把我的钱亏光了。我知道后,跟员工开了个会,把所有员工按多发一个月工资提前发,买菜的人贴告示,要求所有供货商来结账,把供货商的钱还完,每个员工发了一个月工资。然后我开了最后一次会,说:“这是我第一次创业,也是我最大的梦想。我觉得我对你们非常好,但你们做了什么,你们清楚。现在我也知道,这是让我最伤心的地方。我再也不回来了。开完会我就走,餐厅留给你们,你们爱经营还是找个老板,我不管了。我也不会再卖给别人,因为我很年轻,非常理想化,对这种事情骨子里很痛苦、很伤心。”那种痛苦不是来自金钱的损失,更多是对人性的失望。我怀着这样的心情走了,再也没回那个餐厅,后来也不知道餐厅怎么样。
我在反思,作为在校大学生,第一次创业为什么这么惨?过去三年所有积蓄,赚点钱不容易,没日没夜每天16小时,上学、装电脑、看书、工作、学英语。所以我想,我应该学点管理知识,觉得是我的管理出了问题。那时候在中国,管理最好的是日本企业。我找了一家管理最好的日本企业加入,靠自己的努力,老板很器重我,升职从电脑担当到库网担当、销售担当。日本叫担当,大概经过三个轮岗,老板叫升职。但我说不,我不会停在这家公司,因为第一次创业失败,但我的梦从未丧失。
在日本企业工作两年,我深刻认识到,我把当年餐厅几十个员工全部原谅了。离开餐厅时,我对那帮兄弟虽不算恨,但不满。我说对你们这么好,工资好、什么都好,你们这样对我,我觉得不对,觉得他们亏欠我。但在日本工作两年后,我觉得不是他们的责任。在那个年代,他们没上过大学,没受过良好教育,文化素质一般。当企业没有好的管理机制,或管理机制失灵,在毫无管理和监控的系统里,人性的坏慢慢被发挥出来。所以我觉得所有责任在我。
那时候我想,我不能在日本企业停下来,我必须出去。那股不服气、不服输的劲激励我去创业。所以我花这么长时间给各位同学讲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故事。我坚信,今天商学院教的管理,不管是全世界最好的商学院,和真实管理一个团队、管理一家公司,多多少少有很大不同。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对管理掉以轻心,不要以为名校出身一定是最好的管理者,不一定对等。
当年创业,餐厅亏钱时,我从家里和北京的朋友、老乡、同学借了几万块钱。在日本企业工作两年,慢慢把钱还了,还剩12000块钱。我拿着这12000块钱去中关村,那年北京中关村很火。我重新创立一家公司,因为我学过电脑编程,要进入IT行业。中关村有很多高素质的人,不像开餐厅的,大家有共同语言。我租了个最便宜的柜台,买台电脑,还剩400块钱。如果三个月内不能赚钱,第二个创业公司可能又倒闭了。
还好很幸运,为什么做到了?我在中关村走了一个多月,发现那时候中关村几乎都在骗,假冒伪劣,没什么服务。每个柜台老板培训服务员,晚上下班后教十大招,隔山打牛、偷梁换柱,各种欺骗客户的名词,只是为了赚更多钱。我发现中关村一件货物在柜台间搬来搬去,搬很多次,没有为社会或行业创造任何价值,只是损耗,毫无意义的浪费。所以我说,我一定要做到跟别人不一样。
1998年,我在中关村开的第一个柜台,是第一个明码标价的柜台,卖的所有货都是正品行货,不讨价还价,要不要发票都一样价格,不卖假货水货,用非常公平的价格。我定的价格已经很低,只保证基本利润。我还提供服务,那时候中国电脑很少,但县里搞婚纱影楼的老板开始去中关村买电脑,把录像带转成VCD光盘。因为1998年中国VCD很疯狂。我记得教一个老板用鼠标,放在桌上不要拿起来,花了4小时,他还是拿起来。光驱弹出时,他把水杯放上去,说这电脑真先进,连喝水杯子都自动放。
因为服务好,虽然他们没碰过电脑,但我年轻,愿意花时间比别人多。别人做一单生意3分钟5分钟,钱收了尽快打发走,我可能教两三个小时。坚持半年,买我京东多媒体电脑的老板都赚钱了,买别人电脑的不会用,因为中关村人不培训,我培训了。半年后,县城、城市搞婚纱影楼的老板纷纷去中关村找京东多媒体。那时候我只是个小柜台,没广告,没百度,不能搜索。无数外地人挑着买来的电脑,回去不会用,找不到京东多媒体。中关村冒出五六个假的京东多媒体,但最终有人找到我,生意非常火。
四个月后,我聘了第一个员工,几乎每个月都聘员工。别的柜台没人排队,我是中关村唯一一个排队的,因为我不仅卖东西,还培训。生意火了,我租了门脸,一个不够,租两个、三个、四个。六年时间,我在中国开了12个IT连锁店面。我希望做零售连锁,看到国美、苏宁家电连锁成功,我想IT连锁没人做,应该能成功。
结果2003年非典来了。实在不愿让员工感染,我4月19日去人民大学西门城乡超市,买了四金杯车的火腿肠、方便面、矿泉水,发给所有员工,命令不许去门店工作。那时候中关村几乎所有老板逼员工上班,不上班就开除,想保住工作就得冒险上班,多少能卖点东西。我反过来把12个门脸全关掉,要求员工在家不许出来。但有六七个员工在办公室着急,我一直住办公室,今天还住办公室。在办公室聊天时,我们一日三餐做菜,也着急怎么办。公司大概能支撑6个月,如果2003年非典六个月不过去,京东第二次面临倒闭。
第一次倒闭是三个月内不赚钱,400块钱没了,只够三个月吃饭钱。好在三个月内赚了钱,度过第一次危机。第二次是03年非典,如果六个月不过去,六年赚的所有钱赔光。还好有个经理,中午大家喝酒,喝醉了,他说:“既然不敢跟客户见面,为什么不网上卖东西?这样不用见客户,没非典问题。”我们支了个ADSL,在搜狐、新浪新闻底下打字,说我们是京东多媒体,卖什么东西,多少钱,邮局汇款地址给你。发了四天,没人买,没人傻到在新闻评论里看到卖东西就汇款,网管还不断删,账号被封。
后来我在CDbest发了个帖子,CDbest老板,也是总版主,把我帖子置顶,回复说:“京东多媒体我知道,中关村五年没卖过假货的公司,推荐。”一星期内,21个网友汇款买了我们东西。21天后,非典结束了。但我想,网上真有人买东西很有意思。那年没有交易系统、商城,全在BBS,非常愚蠢。列出产品、价格,汇款到邮局地址,汇完跟帖说几月几号从哪个邮局汇出,留下家庭地址。我们抄下来,库房拿货发货。11天后收到货,回帖说没问题。
我觉得很有意思,2003年底分析,电子商务是零售的未来。六年线下零售让我知道零售核心是前端用户体验,后端成本和效率。线上购物不用出门,送到家,用户体验更好。2003年只有一两百人买过我们东西,但我算了成本,比12个连锁店低50%。因为学过编程,我把BBS帖子扒下来,放在FoxPro数据库分析。线下店客人轨迹没法数字化,那年代没摄像头、人工智能,客人看什么、拿什么不知道。线上,消费者点页面、停留几秒、关闭、点什么产品,我用简单FoxPro都能分析客户兴趣,预测库存、销售,降低周转天数,提高效率。所以我说电商是未来。
2004年正式做电商,下载了个免费电商程序,自己弄弄。上线第三天,服务器被黑,写着“京东网管是大傻帽”。我们跑到IDC机房,格式化,装Windows 2003,高兴地回公司,网管又打电话说又改了,改成“京东网管还是大傻帽”。系统上线一小时被攻破。后来发帖找电脑高手,确保系统安全。第一个工资超我的员工是网管,确保用户数据安全。
2004年,电商业务占5%,95%来自线下,90%净利润来自线下12个店,线上只占10%净利润、5%销售额。但我做了一个大抉择,年底召集38个经理,吵了一整天。我想说服大家只能选一样,公司太小,资源有限,线上线下同时做可能都做不好。只能做一件,大部分同事说做线下,线下赚钱,还能发展。但我第一次用专制方式,关掉线下店,团队第一次动荡。六年没一个离职员工,有人跟了我六年,但那次十几个兄弟走了,觉得老板疯了,线下连锁不做,做线上,充满恐惧。
坚持做下来,京东发展很好。2007年,第二次大抉择,扩充品类。之前只做电子产品,今日资本投了1800万美元,我想卖家居、家电、食品、床上用品、家具,从IT数码垂直电商变成全品类。投资人反对,说美国New Egg一年18亿美元,做中国New Egg市值10亿美元就很好,1800万美元占40%股份赚很多。但我说只做垂直品类永远是小公司,我要扩充品类,做100亿美元市值公司。投资人不信,说10亿都没了。我说尝试,数字不好随时停,最终数字很好,投资人被说服。
2007年底,第三次抉择,建物流。全年72%投诉来自物流,三通一达、顺丰速度差,京东包裹高值,全国快递公司偷京东的货,淘宝的没人偷。我说要做物流,提升用户体验。中国物流行业效率低、成本高、服务差,是机会。我的思维是,行业完美没机会,行业乱糟糟是巨大机会,解决问题就能成功。投资人反对,互联网企业做物流不可思议。2008年,几乎所有投资人反对。我跟他们对赌,亏的钱算我的股份,赚了按股份比例享受利益。失败了我拿股份补偿。
今天很多中国学生在京东买过东西,知道京东物流多好。中国57%订单6小时送达,90%订单24小时送达,包括新疆、西藏、45万个村庄。两日达会被骂死。京东零售成本占收入10%,全球最低,仅Costco可比。我们管理515座物流中心,334万SKU,库存周转34天,传统零售15万SKU周转30-50天,中国更差60-70天。自建物流带来用户体验、成本、效率优势。去年京东物流独立,融资,不只服务京东,要成为全球化供应链基础设施。
今天讲的时间只有30分钟,总结一下:我永远不知道怎么成功,也没法教你们如何成功。但如果真心想成功,不用恐惧迷茫,只需每天向前、向上,永不停止,梦想终能实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