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hlist 0 ¥0.00

当总统可能性猛跌14%?图解希拉里的健康真相

文丨胡然

  咳嗽、晕倒、肺炎,近期希拉里的大选路并不顺利。根据CNN的"政治预测市场"(Political Prediciton Market),上周五到本周一的四天内,希拉里夺取白宫控制权的可能性降低了14%,到58%。

  与此同时,之前只玩笑般发布过一份很简单的健康证明的特朗普抓住时机,赶紧出来表示:上周已经见过医生,很快将发布自己的体检报告。根据"政治预测市场",特朗普当上总统的概率从28%飙升到42%。

  虽然这个预测栏目主要考察的是主动参与游戏的互联网用户的倾向,与常规民调有一定区别,但它无疑从侧面反映了希拉里的 "健康危机"——一方面,隐瞒病情让人对其"透明度"产生质疑。另一方面方面,由于她长期暴露于媒体目光下,身体状况恶化似乎"有迹可循",这对她的竞选 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隐瞒病情再次引发“透明度”关注

  9月11日的纪念活动上,原计划全程参与的希拉里中途退场,令在场媒体一头雾水。她乘车离开时几近摔跤的一幕更让人对她的身体健康产生怀疑。

 

  上车时,希拉里显然差点摔跤,多亏一旁警卫搀扶。

  尽管一个半小时后希拉里精神抖擞地从女儿切尔西的公寓出来了,但她并没有回答媒体关于刚才“事故”的问题。只是说,“我感觉很好,纽约今天天气 很好”。下午,希拉里的医生发表声明称,9日已经检查出希拉里患上肺炎,并给她开了抗生素。11日的事故是因为希拉里在现场“中暑并有脱水症状。”

  事后,虽然希拉里竞选团称将在接下来的几天透露更多信息,但媒体已经对希拉里的透明度十分不满:明明9日就已确诊,但她并未对外界透露。此外, 希拉里在切尔西公寓里的90分钟发生了什么?大家也无从得知。加上之前的“邮件门”等事件,希拉里的“透明度”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1
 

  上图是北京时间9月13日上午8:38分的CNN首页截图,标题为《在黑暗中投票——2016年创下总统透明度新低》。

  对于一般人而言,身体健康状况是个人隐私。但对于美国总统而言,他/她的身体状况影响着政府工作乃至国家命运,因此民众“有权”了解这一事实。

  事实上,近来人们似乎也越来越急于了解希拉里的健康状况:

  健康状况搜索热度不减

  相比于奥巴马2008年上任时的47岁,下一届美国总统就显得很“高龄”了,希拉里已经68岁,特朗普70岁。虽然特朗普比希拉里大,但他称自己身体十分健康,并不断在竞选中强调希拉里的身体状况,称她“无法胜任总统一职。”

  根据谷歌两个月内关于希拉里身体状况的搜索热度,特朗普的这一策略似乎奏效了:

 图一 [保存到相册]

  可以看到,自从7月28日希拉里正式获得民主党总统竞选提名以来,关于她健康状况的搜索量就不断攀升。

  8月8日,支持特朗普的《国家询问报》发表了题为《希拉里的隐秘健康危机》(Hillary Clinton's secret health crisis)的报道。

  特朗普也抓住各种机会公开攻击希拉里的健康情况,在多场集会中称希拉里是“不稳定的希拉里”。而且在8月16日的国防安全讲话中,说她“没有精神和体力”担任总统一职。

  有迹可循的“不健康”事实

  实际上,因为长期受到媒体关注,希拉里的健康状况确实有一些“不良记录”:

1
 图二 [保存到相册]

  2012年希拉里撞到头的时候还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摔倒后不得不推迟了国会“班加西事件”调查的作证时间。之后她在家静养时又发现脑部有血栓。

  实际上,1988年希拉里还是“第一夫人”时腿部曾出现过血凝块。当时的脑血栓曾令希拉里出现了暂时的“重影”现象,但一年过后她表示后遗症已经完全消失。

  去年4月,希拉里宣布将再次角逐总统大位,并于7月份发布了自己的税务和健康报告。报告中说,虽然希拉里有季节性花粉过敏症状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容易疲劳),但除此之外,希拉里的心率、血压、胆固醇指数等体征都很正常,所有癌症检测均呈阴性。

  选举进入普选阶段后,“邮件门”事件一直不断发酵。这也给希拉里的健康情况“火上浇油”。9月初,FBI公布的调查问话记录中,希拉里曾向调查人员承认,因为三年前的脑震荡及脑血栓,她每天只能在国务院工作几个小时,因此无法完全记得听过的每场简报会。

  捕风捉影的“衰老”谣言

  健康话题越炒越热,各种捕风捉影的谣言也私下传播。

  例如,今年8月份,一张拍摄于2月的照片又流传开来,图中的希拉里被两名大汉搀扶着:

1
 

  8月18日《德拉吉报道》(Drudge Report)发表题为《希拉里的靠垫》的文章,收集了多张希拉里枕着靠垫的照片,称她需要依靠它们来支撑身体。

0
 
0
 

  更夸张的有:

  尿袋说

0
 

  心脏起搏器说:

0
 

  希拉里,是时候再发一份健康报告了!

  不论希拉里健康的恶化是如她说的“阴谋论”还是确有其事,它显然已经产生了影响。

  实际上早在9月8日,美国内外科医生协会(AAPS)就发布了一项调研,有7成网友表示希拉里的健康问题“严重、有可能让她失去做总统的资格。”

  而根据realpolitics网站的指数,希拉里的支持率和文章开头的谷歌搜索热度正相反,大有被特朗普反超的趋势:

0
 图三 [保存到相册]

  对于目前的这种情况,希拉里应该怎么办?

  也许《华盛顿邮报》记者Chris Cillizza的话很能说明问题:

  “[上]周二早上我是这么写的:

  ‘事实很简单: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克林顿身体出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如果说偶尔的咳嗽是重大健康问题的证据,那么这个国际75%的人肯定都有些隐秘的疾病。’……额,但现在这没用了。事件的上下文很重要。”

  Chris Cillizza说,咳嗽可能只是咳嗽,但如果加上希拉里在911纪念活动上的表现,“克林顿和她的团队真的需要解释下发生了什么了。”

2/3美国人拿不出一千美元应急:高利贷成社会刚需

从禁止发薪日贷款说起

  前一阵看到中国在流传谷歌的一个宣告:从2016年7月13日开始,将拒绝“发薪日贷款产品”出现在谷歌搜索引擎。

  发薪日贷款是短期小额贷款的一个俗称,它几乎不需要借款人提供个人经济状况的背景保障;它也不是当铺,也就不需要贵重抵押品,利率也特别高。有 这个俗称,是因为它的关键技术是,借款人需要证明自己有工作,出示工资单,有一个工资账户,他的工作单位会按期打入薪水。然后,贷出机构会要求借款人写一 张支票,生效期是例如两周或一个月后的那个还款日,未来的薪水就是他的抵押品。到了发薪日那天,假如借款人不来还钱,贷出者就直接从借款人的薪水账户兑现 那张支票。

  发薪日贷款在美国的二十九个州是合法的,有九个州是严格限制下的合法,其余十四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是非法的。合法的州也有利率限制,一般规定 有百分之三十六至百分之四十的标准。谷歌划出的线,是凡年利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六的贷款,今后就不得进入他们的搜索。谷歌的决定只是出于一个道德理由。现在 年利率甚至有百分之三百到百分之四百五十的。

  

谷歌关于发薪日贷款产品广告的说明

谷歌关于发薪日贷款产品广告的说明

  一个不自由、选择很少的社会,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不要说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首先对自由的扼杀就扼杀了很大一部分创造力。那么,在一个自由社 会,因人性弱点,社会也在非常艰难地、一次次给具体的自由划线:一个行为,是交由个人决定,还是交给法律规范?道德和犯罪的线怎么划?有时候哪怕确认是个 人道德、个人弱点和个人选择问题,也还是有其后果社会能否承受的问题。真的常常就会举笔不定,不知道要把这根线划在哪里为好。比如说,抽烟损害健康,而非 公共场所抽不抽烟至今是个人决定,无关法律;那么,吸毒呢?说起来吸毒也是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吸毒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吸毒本身就常常被划入刑事罪的范 围。再说民间借贷,看上去是一个两厢情愿的行为。对这个“个人自由”,线应该怎么划?

  这个发薪日贷款业,说起来真是罪恶累累,罄竹难书。在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中,就特地让它的广告露了一脸。它的关键是短期贷款要求到期一次性付清,由于借贷期限短,一个月甚至两个星期,很多人无法做到全款归还,就会 要求延期,也就是继续借贷,这样就变成利滚利,那就非常可怕了。实际上,谷歌容许的百分之三十六以下的高利贷,也已经足以害人。

  受害者一把一把的,随便找一下,无数故事。例如有一个叫戈登?马丁内斯的中学老师,谈到自己的经历。他失去了工作,有一大家人要养活:妻子和三 个继女。在找到下一份工作之前,他急需额外的五百美元救急。他找出家里最贵重的物品,一个大号,去了一家当铺,抵押贷款,借出五百美元。他后来说,这是他 第一次接触掠夺性的金融产品,说起当时的感觉就是:“觉得借到钱很容易。”可是,在他试图还款的时候,发现本金加上手续费和利息,远远超过了他的还款能 力。

  结果,戈登?马丁内斯只能继续找所谓发薪日贷款,就是高利贷的短期贷款,以新借贷来归还旧债,几番借贷下来,他的五百美元借贷迅速暴涨为四千美 元。他说:“这是我人生的最低点。这就是今天的我,曾经试过要负责任,做正确的事情,可是我永远无法翻过这个山坡。”他最终失去一切,连家庭都没有保住。

  所以,财务专家和消费者权益保障组织都在担心,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会落入这个陷阱,担心高利率债务循环会毁了更多的人。看上去不但应该谴责,更应该限制这个短期借贷业。

  《大空头》

  关于发薪日贷款,在美国真的变成一个不小的新闻,但是真正成为新闻热点的不是谷歌,而是联邦政府行政分支下的一个机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CFPB),它作出的一个决定,确实抢过不少头条新闻。2016年6月2日,它的局长理查德?科德瑞提出新规则,要重新规范金融业,其实就是特别针对发 薪日贷款这样的过度借贷。这个政府行政法规可以真的彻底改变这部分金融业的现状。对发薪日贷款的政府规范干预原来是在州的层面,有一些人认为,联邦干预似 乎已经出手太晚。

  大家也许会说,禁止就好,这是一件积德的好事。可是,深入现实,却知道并不是那么简单。

  根据皮尤中心的数据,美国现在有一千二百万名这样的短期借款人,是百分之四的美国人口。实际上,这是一个几乎刚性的需求。假如不是刚性需求,谁 都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利率不说别的,借债人别提有多亏。从现在的情况分析,借债人年平均借贷高达八次,每次平均借贷三百七十五美元,付息五百二十美元。 根据研究这个专题的乔治亚大学法学教授迈尔莎?巴拉达伦的数字,整个行业涉及金额高达每年八百九十亿美元。它背后的现实是,根据2013年统计,有九百五 十万的美国屋主,没有传统的银行账号。正如巴拉达伦教授的研究专著指出的那样,短期信贷,这是“美国另一半的银行”,对很多人是一个陷阱,但是,也有很多 人必须依赖它来度过财务危机。这样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它毕竟在一般银行对你转过脸去、你陷于绝境的时候,给了一条出路。依靠这条路走出来的人,也很多。

  那么,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赶紧给予贫困家庭福利救济,这不就治本了吗?但是,调查下来,这些短期借贷人绝大多数并不是贫困人口,而是在贫困 线以上的中低收入家庭。美国2016年的贫困线,是两口之家为年收入一万六千零二十美元;三口之家两万零一百六十美元;四口之家为两万四千三百美元。这个 标准,是在贫困人口维持基本生活和社会承受能力之间找平衡。如果标准提高一点,就会划进一大批人,社会福利支出的负担也会大幅增加。社会就有承受得起和承 受不起的问题。

  非贫困人口的中低收入者,也会因为各种原因,陷入短期财务困境。巴拉达伦教授认为,“另一半银行”兴起,与正规大银行从八十年代开始越来越不肯 做利薄而繁琐的小额贷款有关。她提到,在银行动辄数万亿资产的今天,很容易忘记,当初美国银行系统建立的目标,是公共服务。银行总是依赖联邦政府提供信用 的有利条件,才能够发出低息贷款。但是,在今天,银行的规模和政治影响力都大增,它们逐渐从与人民的契约中蜕变,成为免除公共服务责任的私人产业。它们倒 向富裕客户和高利润,抛弃了低利润和低收入客户。一扇门关闭,另一扇门自然打开。但是我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也起于几乎同时,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 重消费的生活方式节节升高。

  这个情况其实在很多国家蔓延。例如中国也开始流行起“月光族”这个词。许多“月光”年轻人的收入,在他们的父母看来,已经远高于丰衣足食,可以 有可观积蓄了。可是,现代过度消费的观念、消费刺激等等,令新一代失去老一代的未雨绸缪的生活哲学。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有理由自信,在一定程度内理性规划、 贷款消费,例如贷款买房,都是很自然和正常的事情,对个人对社会或许都是一种积极推进。但万事均有度。很多人对自己完全错误估计,不仅没有丝毫量入为出的 习惯,也没有备案以备不时之需。例如上面的中学老师戈登?马丁内斯,在暂时失去工作的时候,政府其实有一定周期的失业救济,当然低于工资。如平时有一点积 蓄,就可以在政府救济金辅助下,靠自己力量维持找到下一份工作。但是很多人,就是不能。

  

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网站主页

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网站主页

  社会制度只是一个大框架,在法律规范之外,大量自由留给个人,需要个人的自我约束。约束失败常常不仅是个人失败,也会导致社会买单。有时候,社 会有能力买单,有时候,社会没有这个能力。而且,社会为个人的任性消费买单,并不是公平合理的做法。假如贸然提高贫困线,就把同样收入、但是能够良好规划 而自给自足的那些人,也一起不必要地划给社会去负担了。

  消费的刺激、商家的诱惑,已经令个人问题变为社会问题。根据美联社和B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在今年5月的调查,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拿不出 一千美元应急。根据联准会去年的调查,百分之四十七的美国人甚至拿不出四百美元应急。这无关近期经济,问题的存在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年了,其间经济有好有 坏,但问题恒定。

  在这个庞大群体中,年收入五万美元的家庭,有四分之三拿不出一千美元应急;年收入五万至十万的,有三分之二拿不出;年收入超过十万美元的,都有 百分之三十八的人表示,要马上拿一千美元出来应急,也会有困难。这些人中,三分之一表示会去银行或者亲友那里借钱,或者用信用卡垫付;百分之十三会停付账 单;百分之十一的人会拒绝支付。涉及高利率小额短期贷款的一千二百万人,只是他们之中最急迫逼仄的一群。如果估计平均算一家四口的话,它的借贷行为影响了 全国百分之十二人口的生活。这是社会的一个刚性需求。

  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救助弱势群体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会因为不当贷款落入需要社会济贫的贫困线之下:从个人问题变为社会问题。

  先看看联邦政府的CFPB现在宣布的规则具体是什么。规则不但规范了救急的短期贷款(发薪日贷款),也包括了汽车贷款等一系列其他高利息贷款。 新的法规要求贷出机构调查贷款人的信用,确认他们在还贷后还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新规则还令贷款人在一个贷款到期之后,不能延贷,而现在的贷款人经常是延贷 的。新法规下,假如是在一笔贷款的三十天内,想用借新贷款还老贷款的方式“滚贷”,也变得非常困难,它要求贷款人必须拿出证明,证明自己的财务状况已经明 显改善。新法规规定,就算贷款人能够证明这一点,那么在已经有过三次贷款记录之后,此人还是要被迫进入一个为期三十天的“冷却期”,就是在此期间不能再借 新债。到期没有归还的,借贷机构必须给借款人再留出三天时间,才可以去他的账户扣回钱来。如果扣了两次借款后,第三次再扣还,就必须获得借款人的书面同 意,否则不得扣还。最后,新规定还不准贷出机构重罚客户。

  它原则上就是要防止过度借贷,防止借债人落入财务陷阱。但是研究者指出,这个新规则实际上是在联邦政府层面统一出手。而社会需要的是平衡后的利率限定,假如规范细节超越了这一点,会扼死这个有刚性需求的行业。

  事实上,这个特殊行业的特殊性,常常一是急,二是对方的财务窘迫。只举一个例子,如果按照银行的常规财务背景调查,一是贷款人根本等不起,二是 假如要严查,很多人,甚至大多数人都通不过。这是他们不去低利率的普通银行求助的原因,他们等不起,银行也根本不会贷给他们。新规定触及了这个行业的基本 技术操作原理。

  为什么说需要平衡?因为这也是一个双向博弈。相比正常普通银行借贷,这样的借贷必定有更高比例的人无力归还,有更高比例的借贷欺诈。它的一个基 础是美国法律没有债务监狱,相反有相当大的破产保护。在发薪日贷款合约里,一般都有一条,就是贷出机构不能因为借债人还不出就把对方送上法庭。所以,虽然 所谓“发薪日贷款”,就是操作程序有预交“发薪日兑现支票”作为担保。但是,专题研究者发现,一些贷款人以薪水账号的支票担保在各处贷,钱一到手,就马上 关闭账号。一位如此“借贷”其实是骗贷的女士就对研究者说:“我又不傻。”这种借助法律保护而借债不还的“魔高一丈”,又使得高利贷行业中的一部分可能黑 道化,用黑道方式来要债和“解决”。

  当然,大量是正常的,也就是非黑道化的高利贷业,以高利率抵高风险,需要的是平衡到合理的高利率。实际上信用卡也是一个相对高利率的贷款,深陷 卡债无以自拔的人也非常多。更由于存在刚性需求,研究者认为,规则的执行还是要防止短期贷款行业被彻底绞杀。如果绞杀它,你叫如此高比例的庞大需求人口去 哪里救急?

  

印第安保留地的赌场

印第安保留地的赌场

  谷歌只取利率平衡点,它定在百分之三十六以下。大家的评论是,谷歌不是唯一的搜索引擎,基本不会带来什么影响。大家关注的 是,CFPB新规则如果认真实施会怎么样?大家估计由于需求在,这个行业会出各种奇招。各种“对策”中,有一条路是现成的,就是仿效博彩业。例如,放在船 上;还有,现在不是有的州已经禁止发薪日贷款了吗,这些被禁的公司,会移入印第安保留地。

  利用印第安保留地来规避法律的做法,说来还是起于一张发错的税款通知单。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明尼苏达州印第安奇布瓦部落的布莱恩夫妇,住在一个 拖车屋里,那一年他们收到了县政府寄来的房地产税单。美国房主都要交房地产税,他们却是第一次收到。印第安保留地有自治权,但是,是否可以免去这张税单, 他们也吃不准,就决定咨询一下律师。自此,律师带他们走上了司法挑战之路。

  在明尼苏达州法院的初审和州最高法院的上诉,他们一路败诉。案子最后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1976年6月14日,首席大法官布伦南宣布了最高法 院的一致裁决。不仅裁定联邦和各州无权对印第安人和他们的保留地征税,并且裁定,涉及联邦法、州法与印第安保留地关系的公法二百八十条款,只适用于刑事犯 罪,该法并未授权“州的一般民事法规管制印第安保留地”。基于美国人对北美印第安人普遍的历史歉疚和负罪感,以及七十年代的社会氛围,裁决在全国媒体引起 一片欢呼:这是印第安人的一次实质性胜利。这是一个标志性裁决,截至2010年7月,这个裁决在法庭上被援引了三百八十次。可是,援引该法的案子,不少是 起于各州立法限制的赌博业,赌场都纷纷入迁印第安保留地,所谓“借个部落”。

  完全没有料到,最高法院的裁决给美国带来的最显著改变,就是印第安人得以越过所有的州管制,开始大兴赌场。离我家不算远的北卡罗莱纳州,在著名 的大烟山国家公园旁边,有占地三百四十亩的全现代化切诺基赌场度假村。前两年还新开了一万八千平方英尺的水疗中心,是这个赌场耗资六亿五千万美元整体扩建 的高潮。切诺基是这里著名的印第安部落。度假村有一千一百间酒店客房,十五万英尺的赌场。针对华人嗜赌,专设亚洲赌区。吃喝赌玩,一应俱全。自此,一个州 只要有印第安保留地,它的法律就有了缺口,生活方式也不是完全由自己作主了。

  2006年,震惊全美,涉及共谋、欺诈和逃税的杰克?阿布拉莫夫游说行贿案,也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印第安人的赌场发展。阿布拉莫夫受雇于印第安 人,为他们游说争取更大赌场利益。他本人并非印第安人,游说中他行贿国会议员,还对他的印第安雇主超额收费,游说费用竟高达九千万美元。这才令大家注意 到,近年来,人口三百十八万的印第安人,赌场收入已经高达每年两百七十亿美元。此后,各地印第安保留地,对各州和联邦的一些违法行业,大多网开一面:只要 有进账。所以,很多人估计,发薪日贷款如果未来真的被部分严禁,那么禁止的那部分很可能成为印第安保护区的新财源。

  CFPB和大量联邦机构(administrative agency)一样,它本质上是一个立法实体的行政机构。它在特定的知识范围内有立法权力。在联邦层面,当国会通过一个立法以后,会指定一个类似CFPB 这样的行政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制定进一步的执行细则,这些细则一旦生成,就具有法律效应。但是它有一个让公众参与提意见的程序,有关发薪日贷款的规定,现 在就在这个阶段。

  所以,到现在,联邦政府CFPB针对这个短期贷款行业的规范还没有生效。今天看到8月30日新闻,辛辛那提大学的两名法学教授艾米莉?洪和克莉 丝汀? 凯塞姆正在呼吁,希望每一个可能受到新规范影响的人,去政府公布新规则初稿的网站阅读、提交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向CFPB的执行秘书发信,提出意见。他们 说,这是一个民主过程,千万不要放弃了自己参与的权利。

  我只是从社会运作的一个细节,来看“制度和社会文化”之间复杂微妙的互动,社会牵一发动全身的进退两难。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美国的,也是在任何现 代国家都可能发生的。只是社会发展阶段有先后,问题的程度有深浅罢了。它其实也隐在美国大选的背后。当两党在谈经济政策的时候,当民众在讨论经济形势的时 候,这些背景都没有说出来,但是,它是存在的,如同屋子里的大象那样,很实在地存在。(来源:东方早报)

看1952年的教育海报,才发现今天教育太悲催

1952年的教育海报,其教育理念让当代教育者汗颜。

这八张1952年的海报,所讨论的理性与健康的教育,在60年后的今天尚未成为常识。

关于生的问题

“妈妈,弟弟哪里来的?”“妈妈,我是哪里来的?”这时正好是性教育的机会,不可捏造故事欺骗儿童,可以用小猫、小狗、小鸡的比喻解释生育的事实。

关于死的问题

儿童对于死人会害怕。或者问到关于死亡的问题,你可以依照他的智能把事实告诉他。并可以比喻说:花草会死,小鸟也会死。死是生命的停止。

 好奇心并非破坏

小孩并非有意破坏,只是想看看东西撕破后,是个什么样?给他一种替代物,让他去满足好奇心。

妒忌与公平

妈妈抱弟弟,哥哥哭闹着,要独占,要求偏爱。爸爸同样地喜欢弟弟妹妹,从来不偏心。你切瓜,要平均;切了后,我来分;大家公平,才不妒忌。

勇敢与恐惧

破皮出血不嚷痛,从小要有勇气。不要让他怕高或怕走狭板。不要让他畏缩不劳动。不要让他怕黑暗。

发展想象力

儿童富有想象力。有时虚构故事。一个三四岁的儿童说:“我家有架大飞机。”他是在说谎吗?并不是说谎。图画——可以表达他的想象力。积木——可以建设性的利用他的幻想。

同情爱护

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可获得最宝贵的安全感。鼓励小朋友喜爱动物,发挥同情心。滋养了正常的情绪。

情的发育——父母之爱

子女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失去了爱,性情暴躁,体罚责骂,不是教育。适度的爱护,儿童身心健康,像花草得了雨水阳光一样,欣欣向荣。

什么是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美 国孤立主义政策是华盛顿在其总统任满后发表的《告别词》中提出来的:“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 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 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美国的领导人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政策。
 

简介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一个国家是否采取此种政策对该国各方面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孤立主义一直饱受争议。
孤 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 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 且侧重政治、军事和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 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美国的孤立主义


创立

在美国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国父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就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下述基本原则:
(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
(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人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
(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短暂的联盟,虽然对已经订立的政治性条约,应该忠实履行,但仅以此为限,以后不再增加;
(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因此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
(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华 盛顿所提出的是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 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其精髓为:"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的。"然而,恰恰就是华盛顿所提出的孤立主义原则对 日后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实践,即推行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发展

正 是由于孤立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这种紧密关系,因此在自华盛顿确立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之后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外交实践始终由单边主义 为主导,即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虽然,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美国在1823年推 出了拒绝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从而将拉丁美洲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以及在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波多黎各,吞并菲律宾,并进 而在20世纪初组建白色大舰队,推行"胡萝卜加大棒" 的外交政策,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基本上是在"我们是为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行动"的孤立主义原则基础上单方面实施的。这也就是说,尽管自华盛顿提出著名 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得更具进取性、进攻性和扩张性,但其不介入欧洲事务,不与他国结盟,不为他国利益而只为 自己利益服务的孤立主义宗旨则完全没有变化,而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美国所实施的就是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改变

第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试图努力改变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而以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替代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威尔逊所 提出的多边主义外交政策就是"要求美国人承认支持法制化和制度化形式的多边参与。"也就是说,威尔逊认为美国应该改变过去那种不受他国和国际机构影响,不 建立和依靠联盟,完全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实力处理国际事务的外交政策,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调整国际关系和维 护美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1918年威尔逊向美国国会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系统地阐述了颇具他个人色彩的美国外交政策新原则,提出通过建立国际联 盟来实现国际合作和保障世界和平的设想。威尔逊的设想显然与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相背离,其实质就是大多数西方学者称之为的"国际主义"。威尔逊 的"国际主义"在外交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就是我们今天普遍认为的多边主义。然而,美国公众和政治精英们对威尔逊改变美国孤立主义外交传统的做法并不认同。虽 然美国最终加入了协约国军事联盟,参加并与盟国一起打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威尔逊总统也在战后带着他的"十四点计划"远渡重洋参加巴黎和会,并且说服战胜 国建立起崭新的多边主义国际合作机制——国际联盟,但是,他却没有能说服他自己的国家改变孤立主义的外交传统,批准《凡尔赛条约》和加入国际联盟,并进而 以多边主义外交政策替代原先的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威尔逊在巴黎和会结束后,一回国就向参议院提交了包括国际联盟盟约的《凡尔赛条约》。他问道:"我们敢于 拒绝它吗?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吗?"但是,当时的美国参议院就是敢于伤世界人民的心,因为孤立主义的原则就是"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而行动 的。"尽管如此,威尔逊的"国际主义"外交原则和"多边主义"外交实践却对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外交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的孤立主义政策:
在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继续维持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在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中坚持单边主义,拒绝多边的国际合作。在此时期内,美国参议院两度 否决美国参加国际法庭,美国国会还在1935年8月通过一项全面反映孤立主义原则的中立法,禁止美国武器运往交战国,并禁止用美国船只运送此种货物。甚至 在经济政策上,美国政府也拒绝通过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合作来解决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坚持推行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决不承担稳定世界经济的义务。直至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才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之下逐渐发生变化,以致最终转向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彻底打败 法西斯,确立维持战后世界和平国际机制的多边"国际主义"外交政策。
 

消失

第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孤立主义原则被否定,"国际主义"成为美国外交决策的基础。美国外交 政策的多边主义时代产生了。战后美国多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本理念为:通过维持西方联盟,在一系列国际规则和原则的基础上协调与盟国乃至与非盟国之间的政治 经济关系,同时强调通过建立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来协调各国之间的国际事务。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强调国际多边合作的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而 战后的西方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在美国的主导下成立。在国际经济领域,美国一反过去的单边主义,竭力推行多边合作,在1944年建立起稳定国际货币 和金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中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至今仍在运作,虽然该体系已于1973年宣告终结。1948年在美国的鼓动与努力之下,以多边 主义为基础,主张国际经济合作,大力促进国际贸易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宣告成立(1995年该总协定为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美国在关贸总协定的多轮谈判中 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即便在冷战中,多边主义外交政策虽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的以孤立主义为 基础的单边主义却依然不时地影响着美国的外交政策。首先,纵观整个冷战时期,美国虽然十分强调多边合作的作用,并且主动建立起一系列多边合作的机制,但 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美国却仅仅只是将多边合作机制作为实现自身霸权的工具。如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利用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军赴朝作战,其实质完全是为了美 国自身在远东的战略利益,而并非为实现联合国这一多边国际合作组织的崇高目标——维护世界和平。其次,美国在冷战中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仅仅出于意识 形态斗争的需要,将多边主义和多边合作放在一边,肆意地单边行动,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宁。如为了全面遏止共产主义,美国不惜在60年代单枪匹马地发动越南 战争,以致不仅造成冷战中的又一场热战,而且与自己的盟国间的多边合作也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再次,即使在经济领域,虽然美国是战后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倡 导者,但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通过运用国内的立法来保护本国的贸易利益,其中1974年和1988年的两个贸易 法就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单边保护主义色彩,如1988年的《综合贸易和竞争法》要求美国总统对外国的"不公平贸易"实施单方面的报复,对违反"美国知识产 权"的国家采取单边的制裁行动等。
实际上,美国的多边主义外交政策表现得最为充分的时期是在冷战结束之 后的十年。20世纪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题。美国因冷战的骤然结束而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面对失去了对手苏联威胁的全新国际环境,老 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其中尤其是后者,坚持通过推行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来确立美国在后冷战时期世界体系中的领导地位。由此,强调国际制度、国际法在处理 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坚持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环境领域内通过美国的领导实行多边合作,推动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倡导人权和积极参与多边的人道主义援助与人道主义 干预,促进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等成为该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流。应当承认,1991年美国通过联合国授权成功地率领联军将科威特从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之下解 放出来;1995年在美国的主持下,通过代顿协议和北约组织的介入解决了波黑多年的战乱;1997年美国在保护全球环境,遏制地球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 书》上签字;以及2000年克林顿政府促成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在戴维营举行和平会谈等都是美国多边主义外交的成果。然而,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多边主义外交因 2001年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而戛然而止。[2] 
孤立主义是美国外交传统也是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虽然20世纪下半叶多边主义主导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以孤立主义为基础的单边主义依然时隐时现。
 

自我孤立

曾经采用过孤立主义的国家:美国、日本、朝鲜、中国、缅甸等

日本

起因
1633年起,德川幕府开始颁布锁国令,禁止与西方国家的贸易(荷兰除外)。直到1853年废止为止,日本历经了200余年的孤立状态。这项政策一方面免于日本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结果
最终,明治维新使日本彻底摆脱了这项国策,并通过全速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与文化实现了日本的近现代化。
 

朝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 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奉行严格的锁国政策,对该国国民的行动严格限制,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离开朝鲜,对外国人进入朝鲜,则严格监视行动,并 给予许多限制。在通讯上,手机及网路的通讯被禁止或严格管制,网路是不与全球互联网联系的,而自己建立了“光明网”。朝鲜的锁国政策为了是控制其本国国民 的思想与交流(朝鲜被美国全面封锁是核试验之后)。
又因为朝鲜实施锁国政策,贸易对象仅限于中国、前苏 联与部分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捷克、波兰、匈牙利、东德等),朝鲜得以借由前苏联控制下的经贸同盟“经济互助委员会”所提供的低价之“优惠价格”与朝鲜之 邦交国进行贸易。后来因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造成经济互助委员会解散,朝鲜也因此累积了很可观的外债,甚至也得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偿还与朝鲜贸易的债权 国之间的债务。邻近的中国与韩国虽然有伸出援手以经济和人道援助的方式帮朝鲜解决民生与外债问题,但朝鲜至今仍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况。另外,在朝鲜“先军政 治”的基本国策中,任何资源的配给都优先给予朝鲜人民军,而民众被分到的剩余资源与粮食十分稀少,故朝鲜坊间经常上演野有饿莩的惨况;后来由于朝核问题逐 渐浮上台面,联合国实施了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但金日成父子奠定的“金氏王朝”仍以有限的资源过着豪奢的生活。
在 1990年代后半叶,朝鲜开放了少数观光客的定点观光,而观光客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指定地区,如首都平壤、古城开城、板门店、新义州、罗先、金刚山地区,同 时朝鲜方面对外商开放少数地点(如罗津、新义州)给外资企业进行少量投资,外资主要来自中、俄、韩等国。韩国已故总统金大中曾对朝鲜实施了“阳光政策”呼 吁双方减少敌意,并进行一连串的会谈与经贸合作,而金大中也应金正日之邀前往平壤进行双边元首的会晤,之后曾短暂实施跨境铁路的试营运,以及因朝鲜战争而 失散的朝韩家属之探亲活动。
古代朝鲜
朝鲜王朝在被满人打败后自我封闭,到十九世纪后重新开国。
 

中国

古代中国
1723 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清朝政府开始禁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被视为锁国的一部分。到1757年(乾隆 二十二年),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这一命令,标志着清政府奉 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乾隆的这道圣旨常被视为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锁国原因包括
清 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是对本国国民的愚民政策;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 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 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缅甸

缅 甸于二战结束后正式独立,而缅甸军政府长期实施军事化统治。虽然军政府曾在1998年实施国会大选,但军政府当局否认对其不利的选举结果,并长期软禁人权 斗士翁山苏姬,因而遭到西方列强与东南亚国协疏离,不过缅甸与中国的关系仍十分良好,而且中国是缅甸军政府最大的后盾。后来缅甸军政府领导人丹瑞于 2010年将权力移交给同为军方背景的总统登盛,为了参与东协事务,当局发布大规模的特赦令,并减少反西方宣传与传媒暨网络管制,开始往政经自由化迈进。
 

被迫孤立

古巴

1959 年菲德尔·卡斯特罗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政权后,建立了既不从属于原宗主国西班牙,也不听命于美国的独立政权,196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出1500名雇 佣兵入侵猪湾,企图推翻卡斯特罗的独立政权,遭到失败。此举造成古巴投向苏联阵营,建立社会主义政权。而美国下令禁止进口古巴的甘蔗,曾对古巴外贸造成冲 击。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卡斯特罗默许苏联在古巴建立中程弹道导弹阵地,引起时任美国总统约 翰·肯尼迪震怒,并下令派军团团包围古巴海域;而运在导弹原料的苏联运输船队为了避免核战爆发,主动掉头驶离古巴沿海,并在肯尼迪与赫鲁晓夫之间的热线电 话中解决了这场即将演变成世界大战的纷争。
此后由于古巴受到美国的威胁,加上盟友中国与俄罗斯鞭长莫 及,国际糖价走 低等原因(糖业为古巴重要产业),古巴的对外贸易长期低迷;但从1995年改革后,古巴逐步加强与其它国家,尤其是欧洲和拉美国家的联系,旅游观光业得以 重振,逐渐成为古巴第一大产业。外国公司也逐步可在古巴部分领域进行投资。后因卡斯特罗病重,改由其弟劳尔·卡斯特罗接班,并逐步开放原物料与网络的限 制,其开发步伐比菲德尔·卡斯特罗时期更大。
 

南非

早 年由荷兰裔的波耳人统治南非的时代,南非当局实施了种族隔离政策,此一戕害人权的举措引起其他国家强烈不满,并对南非当局实施经济制裁与武器禁运。后来在 1994年曼德拉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后,正式宣告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其他国家也恢复了与南非间的往来并对南非的一连串制裁措施解禁。
 

伊朗

1979 年何梅尼发动伊朗伊斯兰革命罢黜亲美的巴勒维王朝后,促使美国与伊朗断交,在此同时伊朗转而跟前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了密切的政、经、军、外交关系; 而伊朗的主要宗教是什叶派,跟其他阿拉伯国家所信仰的逊尼派有意识形态的冲突,因而遭到同为伊斯兰国家的逊尼派国家所排挤,无法在中东立足以确立中东强权 的地位;发生了伊朗核问题,造成向来与伊朗立场相左的以色列、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紧张。
 

以色列

1948 年犹太人建立以色列以后,由于驱赶了巴勒斯坦的穆斯林而遭到周围阿拉伯国家敌视,先后爆发了1967年的六日战争、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等大小战役;后 来阿拉伯产油国家为了报复向来偏袒以色列的欧美列强,就联手发动了石油禁运并爆发石油危机。由于石油危机的影响,除美国以外的国家不得不对以色列实施武器 禁运。
二十世纪末,以色列总理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袖阿拉法特在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于大卫营展开和解会晤,暂时缓解了以阿间的紧张情势;后来以色列又面临了哈玛斯、真主党、复兴党与伊朗等伊斯兰敌对势力的武力威胁,以国迄今位于战乱频仍的紧张情势。

About Us

Since 1996, our company has been focusing on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web hosting, server hosting, website construction, e-commerce and other Internet services, and constantly practicing the concept of "providing enterprise-level solutions and providing personalized service support". As a Dell Authorized Solution Provider, we also provide hardware product solu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any's services.
 

Contact Us

Address: No. 2, Jingwu Road,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hone: 0086-371-63520088 

QQ:76257322

Website: 800188.com

E-mail: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