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中国教育报》的《当代大学生“社交恐惧”的真与假》。
文章中所谓的"社交恐惧症"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再说,可以再讨论。
根据经验观察,导致所谓"社交恐惧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学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来自社会的原因。如果大学搞得好,起码可以搞成一个相对好的、有利于成长的小环境,以减少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做出必要的准备。"扶上马,送一程"还是必要的。
在中国普通学校教育体系当中,由于上大学往往要到外地,要远离家庭,走读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本地的高校,大学生也基本上都是住校。大学生住校已经成了"标准",不住校就不"标准"了。大学生在学校的"吃喝拉撒睡",也成了大学的一个重要"财源",学校也千方百计地推销这一"标准",也愿意为这个"标准"不厌其烦地搞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支撑"。不是说“谎言重复千遍就会变成真理”吗?
可是,实践证明,这个"标准"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也的确把孩子走向独立的过程变得太突然了。孩子们走向独立是必然的,但走向独立的过程却是循序渐进的。如此突然的做法对许多希望独立、憧憬独立的孩子未必合适,甚至破坏了他们走出家庭踏入社会的自信和勇气。这种教育和生活方式实际效果是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可是,家庭教育又是各种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育,也是目前大学教育无法替代的。无法替代的家庭教育缺失了,就暴露出来目前大学教育和生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了。对比地看,"大学前"教育,由于有了"家庭教育",就不会如此多出现诸如"社交恐惧症"这样的问题。年龄越大应该越有勇气越有自信才是,怎么反倒"社交恐惧"了呢?
目前大学教育和生活方式的问题是,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严重脱离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大学和大学生,以学习的名义,过度且不正确地使用互联网并导致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甚至沉迷。这种实际上对学习之外东西的过度依赖和沉迷,比如对"声色犬马"的依赖和沉迷,是产生所谓"社交恐惧症" 的直接原因。如果大学生们真的是对学习如此依赖和沉迷,估计许多人也不会如此担心了。大学生脱离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就容易有这种依赖和成谜,因为大学生没有了来自实际工作和生活的"限制",这种"限制",其实是理想和责任,不允许有这种依赖和沉迷。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做人才是第一位的。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却本末倒置地把所谓学习知识放到了第一位,甚至把考试分数放到了第一位。殊不知,本末不可倒置,本末倒置,不但连知识这种"小技"都学不到手,还会出现诸如所谓"社交恐惧症"这样的问题。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大学生这个年龄,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承担更多责任,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不断从工作和生活中发现、明晰自己的理想和责任并获得为之而奋斗的巨大学习动力。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学习和学习不努力,正是没有理想、没有责任的表现。没有理想、没有责任的人,不可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彻底改变目前大学的教育和生活方式,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大学生的所谓"社交恐惧症"问题。而要做的这一点还离不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一老话。只要大学生仍然需要家庭的抚养和帮助,只要老师还被称之为老师,就不能不践行这一老话。该践行而不践行,就是偷懒耍滑;偷懒耍滑的人,不配为人父母,不配为人师表。
作为大学生,在诸如"社交恐惧症"这样的问题上,也应该学会自我解放,毕竟健康是自己的,求人不如求己,不能停留在"等靠要"上面。从远离社交媒体开始,改用其他社交方式,比如当面交流,打电话,等等,多做有实际意义的直接交流;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会趋利避害地使用互联网。